老祖宗常說:「菜不擺三,筷不成五,席不成六」,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呢?很多人都不了解。如果你想知道的話,可以通過我們的文章往下看,這樣也能了解一些習俗。
我國自古就有「禮儀之邦」的稱號,從這個稱呼中,大家可以看出,我國是特別重視禮貌的。
而且我國也有一套特別的禮儀體系,這些禮儀體系體現出了我國的國家文化,所以很多俗語都被流傳到至今。
一般我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大擺宴席,請親戚好友吃飯,或者是與他們共進晚餐等等,不管是哪一種場合都是特別講究,而且規矩特別多。
所以人們去吃席的時候最注意的,就是要「菜不擺三,筷不成五,席不成六」,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
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菜不擺三,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我們在上菜的時候不能只放三個菜。
不只是菜少的問題,而且放三菜的三,還和散同音,如果只擺三個菜的話,很容易會讓別人與我們分散,這樣就冒犯到他人了。所以大家在宴請別人吃席的時候,一定不要只擺三個菜。
其次,我們所說的「筷不成五」指的是家里面來了客人,給客人用的筷子不能是長短不一的,不然的話會有詛咒人的意思。
因為長短不同的筷子,會有三長兩短的意思,如果客人理解錯了,那就會影響我們與他之間的關系。
而且長短不一的筷子使用起來也不舒服,雖然我們覺得沒什麼,但是對于別人來說,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。
因此,家里來客人的話,最好是備好成雙成對的筷子來,讓他們使用。
最后,我們說的席不成六指的是一桌席上的人數,一般我們看到飯桌的話,除了圓桌就是方桌。
一般來說圓桌可以坐下10個人左右,但是方桌的話最多就只能坐4個人,多出來的人想要坐的話,就只能對著桌角,這樣會比較失禮。
如果不小心,還會磕到桌角,特別不安全,所以人們會將方形餐桌改成圓桌。
所以現在很多地方不用方桌的原因,就是因為方桌會讓人們坐得更擁擠,坐在一些邊角地方的人,夾菜也特別不方便,這樣會讓他們很尷尬。
如果使用的是小方桌,也有可能會出現王八席的情況。也就是說,坐在四邊的客人像王八的腿一樣,而邊角的兩人就像王八的頭部和尾部。
以前人們為了侮辱對方的時候,才會安排這種桌子,而如果是真正在意禮貌的人,是不會選擇這種方桌的。
如果人多的話,最好還是選擇圓桌,這樣能夠做得比較寬敞,聊天也方便,夾菜也方便,因此,席不成六的說法便誕生了。
雖然這些習俗看起來只是比較小的一些事情,而且沒有通過科學辯證,但是我們的習俗畢竟是流傳有幾千年的,它也會有一定的道理。
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這里,看完的朋友別忘了將文章轉發出去,我們下期再見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