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自古就是中國人的重要傳統節日。這一天,人們不管身在何方,都會選擇回到家人身邊團聚,共守歲末的最后一夜,一起迎接新春的到來。
幾千年來,中國人將祝福與期盼不斷融入春節,慢慢地便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象征。
古時候人們很重視各種節日,其過節也有很多的說頭。而像春節這種重大節日,自然少不了各種習俗和講究。明天就是大年初一,這里就來說說初一都有哪些老傳統。
1、吃餃子
大年初一早上很多人家都會吃餃子,(可能三十晚上吃得居多,初一的餃子可能是三十晚上剩下的,哈哈)也有人家選擇吃元寶,也就是湯圓,不過人家大年初一這天的名字叫「元寶」。
北方地區三十晚上吃餃子,里面包個硬幣或者花生豆也叫吃元寶。其實意義都是招財進寶,只是吃的東西和叫法不同罷了。
2、吃年糕
年糕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傳統美食,過年吃年糕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食俗。因為古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吃,所以起名「年糕」。
年糕主要分為糯米和黃米兩種,北方人做年糕習慣用黃米,而南方人更喜歡糯米(我是北方人,但我喜歡糯米年糕)。
因為用料不同,所以顏色也分為黃、白兩種,象征真金和白銀,新年吃年糕,寓意新的一年財運亨通。
1、放鞭炮
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,為求一個開門大吉的好兆頭,放鞭炮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也被叫做「開門炮仗」。
鞭炮放完后,滿地都是紅色的紙屑,燦若云錦,講究的人把這稱作「滿堂紅」。
古時候放鞭炮主要是為了辟邪和驅趕年獸,後來又被很多詩人描繪成了人們對居家平安的美好祝福。
2、迎喜神
初一上午太陽出來后,就是迎接喜神的時間。這是習俗主要流行于山西、河南等地。
人們認為新年第一天,喜神必會降臨,迎了喜神,全年事事順意,好事頻來。這一天民間還會舉行隆重的祭拜活動,有的地方人們還會相邀飲酒。
3、拜年
春節期間,去朋友、鄰居或長輩家里祝賀新春(可以理解為串門),俗稱拜年。拜年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,真正盛行起來則是在唐宋時期。
以前古人拜年都要準備賀年貼,將其放在木質的盒子里送給親友,以示莊重。放到現在,賀年貼就新年禮物或拜年紅包差不多吧!個人理解,不喜勿噴。
4、貼畫雞
古時候過春節,人們都會在門窗上畫上雞,目的是為了趕走鬼怪邪氣。其實最早畫的不是雞,而是上古神話里的重明鳥。因為重明鳥和雞長得很像(傳說),後來人們畫著畫著就畫成了雞,再往后畫雞就變成了貼雞,也就是窗花的最早雛形。
所以很多地方在春節期間都會貼畫雞,有的還把初一定為雞日。
1、不碰掃把
小時候奶奶就告訴我,新年第一天不能碰掃把,更不能掃地,說是地上都是「財氣」,若是掃了地,就會把一年里的財運和好運掃出家門。如果垃圾實在太多的話,就全部掃成一堆,等到「破五」之后再倒掉。
其實無論哪種傳統習俗,都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,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。
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/原創,歡迎關注,帶妳一起漲知識!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,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。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,記得「點贊」+「關注」+「轉發」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